找到相关内容493篇,用时13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以罗汉像为例来谈五代之后中国佛画发展之流变

    脱俗、苍古、空寂、洒脱、古拙、清静……等禅艺术特质;最后,在认知上,反对此前佛教绘画中理性说教,而是强调直觉把握,在思维方法上不拘泥、不执着,通过某种意境创造来内现出创造性思维火花,实则...专业:美术学   导师姓名:张建军   联系电话:13791047268   摘要:细读五代之前佛画,形式大多为寺院洞窟壁画。这些壁画内容,为了宣扬佛教,表现题材是佛经经变故事、净土变相以及...

    龚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0551083724.html
  • 佛教对推进生态文明意义

    依照佛教而言,“离开主观客观”只能存在于人类梦呓之中。所以,我们在探究人与自然关系时,不能将自然与人相割裂,认为其是客观。人类通过自身活动,将主观因素加之于自然,而自然也通过其自身活动...  佛教对推进生态文明意义—金易明   世人一般以为,佛教对人类生态文明贡献,在于佛教拥有不杀生戒命、食素之理念,特别是中国汉传佛教出家僧,自南朝萧梁时代开始施行茹素行止。但是,在佛教...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5284629.html
  • 从“相”到“象”

    将“相”、“现象”理解为“虚妄”,而非如《易》将现象(“象”)理解为有自体、不可还原存在:“心上所现相,名为影像。此影像有托现境而起者,如眼等五识上所现相是也。有从心上所现者,如意识独起思构时……凡相,托现境而起者,即此相与境本相,非一非异。此相是心上所现影像,不即是境本相,故非一。虽从心现,要必有现境为所托故,故与境本相亦非异。……凡相,从心现者,大抵是抽象……但据最后真实...

    贡华南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1886377.html
  • 泉州宗教——佛教(下篇)

    易殿以石,建台塔,改堂宇”。   佛、道进一步合流   元代,泉州佛教与道教进一步地合流,甚至佛教僧人也支持这种进程。   如后至元四年(1338年),泉州万安禅寺释用平、智泰撰《重建清源山阳洞记》:   阳洞原为裴道人尸解处,“邦人即其骨肖像事之,并创屋以祀群仙,匾曰阳”。可是道教徒“岁时兢携酒肴以渎之,箫筑以噪之”,把清净阳洞闹成“花馆酒台”。   因此佛教徒中有识之士,在...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332787441.html
  • 想知道自己命运,不要错过--明华居士

    债多了,那便是所谓「孽重」的人了,他们一生下来便身体不如人(体弱或先天性缺陷残障),智力不如人(头脑迟及低能),家境不如人(穷苦或单亲家庭),长相外貌不如人(皮肤、五肤、牙齿、身形皆丑陃),而更重要...救世人,我们说如来佛祖,便是释迦牟尼佛。佛陀说我们都拥有象佛一模一样善本性(佛性)智能,只不过因为被自己孽识(贪、嗔、痴)所蒙蔽了,所以不能够象佛一样地看得清楚明白,看通了世间一切成、住、...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0333691030.html
  • 互动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无疑也渗透到了中国文化各个领域,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佛教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交互影响,推动了中国哲学新发展。宋明理学受佛教影响最深。理学中由"心"、"诚心"、"养心"到"心泰"以及"...回到平台,还绕一圈,看到了背后朱木拿河,这才发现,泰姬陵建造在河滩边峭壁上。据说,按照沙杰汗国王计划,他自己陵墓将建造在河对岸,用黑大理石,与泰姬陵白相对应,中间再造一座半白半黑桥...

    成建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0291529.html
  • 商羯罗解脱观及其思想渊源

    宇宙等同自我观念提出,也奠定了后期奥义书“梵我一如”理论发展基础,并为奥义书创造阿特曼这个关于人灵魂哲学概念打下来基础,在理论上解决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问题。   根据《梨俱吠陀》...   商羯罗解脱观及其思想渊源   孙晶   关键词:商羯罗 印度教 解脱 轮回 无明   商羯罗(Sankara,约700-750)是印度影响最大正统派哲学家,商羯罗属...

    孙晶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0691538.html
  • 神会与妙悟

    方式来把握。在对诗鉴赏时,六朝人也往往用“神会”之类概念来说明。《世说新语·文学篇》载:“郭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东晋...境界论正是在这种以妙悟为特征心理基础之上生成。这一理论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情感范畴是建立在心里体验之上。所谓出心理体验,不同于逻辑思维任理性,宋代江西诗派力图建立逻辑思维类型诗学,...

    袁济喜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991571.html
  •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再思考

    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乎孝者也。   张载就补充这样多。在当时,张载同程朱一派理学家意见是不同,甚至是矛盾。但是对张载这种鲜明“天人合一”思想,程朱也是赞赏。可见这种思想,在中国...地说出个道理来。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思考与研究。但是决不能因噎废食,就说东西文化分不清楚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没有哪一个是绝对。连“真空”也不是百分之百地“真”。自其大者而言之,东西文化确有差别,...

    季羡林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4891618.html
  • 宗教研究心理学视角:历史、理论与方法

    有关宗教心理学博士论文,1920年发表了主要著作《宗教意识》。他公开宣称这是对更广范围宗教表达描述性研究,这部著作代表了英美宗教心理学顶峰。   2.德语传统   宗教心理学在美国主要是...   宗教研究心理学视角:历史、理论与方法   陈彪   编者按:2009年5月13日,宗教研究中心举办第3期“宗教研究论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彪编审应邀就“宗教研究心理学视角:...

    陈彪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93793785.html